
历史评论
Historical Review
简 介:《历史评论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遵循,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致中国历史研究院成立的贺信精神,矢志与全国广大历史研究工作者一道,“立时代之潮头,通古今之变化,发思想之先声”,为建设新时代中国史学贡献自己的力量。 《历史评论》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立场、观点、方法,着力于对重大历史问题的评论、对历史难题的辨析、对历史话题的引导,突出思想性、争鸣性和引领性,在认清历史事实、揭示历史规律、把握历史大势的基础上,充分发挥历史学知古鉴今、资政育人作用,为新时代治国理政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提供历史启迪。 《历史评论》坚持“百花齐放、百家争鸣”方针,提倡不同学术观点在平等而又说理充分的基础上交锋交流,切磋砥砺,鼓励学术创新,扶持和保护学派的形成,在探索与争鸣中,深化对历史本质和规律的认识。
- 主管单位:中国社会科学院
- 主办单位:中国历史研究院
- 创刊时间:2020
- 出版周期:双月刊
- 地址:北京市朝阳区国家体育场北路1号院执中楼
- 国际标准刊号:ISSN 2096-7926
- 国内统一刊号:CN 10-1672/K
- 邮发代号:80-821
- 单价:
- 总价:
2025年 第1期
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三重创新
刘同舫[1]
(5-10)
所谓“突厥民族”源自欧洲东方学家的建构
陈浩[1]
(11-16)
大屠杀记忆不应成为美西方对外干涉的工具
艾仁贵[1]
(17-23)
“中华文明西来”说无法成立
李竞恒[1]
(24-29)
“中国无史”?——评梁启超对传统史学的破旧立新
刘永祥[1]
(30-35)
请示报告制度是中国革命胜利的重要保障
彭庆鸿[1]
(36-40)
苏区党纪学习教育助推革命复兴和发展
卫平光[1];万义兵[1];包燕芳[1];赖晨霞[1]
(41-46)
遵义会议开启中国革命新阶段
季春芳[1]
(47-52)
清代“书同文”实现时代升华
强光美[1]
(53-58)
藏文王统体文献彰显元明清大一统进程
刘欢[1]
(59-62)
列强将铁路当作侵略近代中国的工具
罗桂生[1]
(63-69)
南京国民政府的“革命外交”名不副实
周斌[1]
(70-75)
美国政治极化与选举暴力相伴相生
孙成昊[1];陈希妍[2]
(76-81)
美国工会不断偏离工人阶级立场
王元[1]
(82-88)
墨写的谎言掩盖不了血书的历史——评《慰安妇与战场的性》
陈健行[1,2]
(89-94)
以正史引领新时代中学历史教学
莫剑[1];汤雨曦[1]
(95-99)
和平互利是中国海洋文明基本特性
黄纯艳
(100-101)
中国知识深刻影响德意志启蒙思想
孟钟捷
(101-102)
书写共同的全球文明史
吴晓群
(103-103)
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始于建党前后
暨爱民
(104-105)
八路军对日宣传卓有成效
刘峰
(105-106)
美国医疗种族主义遗毒未除
尚海明;刘修斌
(107-108)
19世纪英国的肤色成因研究带有歧视性
吴晗
(108-109)
美国司法政治化造成负面影响
邱静
(109-110)
幸福“金桥”照高原
高凡
(111-111)
澳门回归祖国25周年
高凡
(112-112)